小圍巾織出大市場 義烏圍巾份額八成出自德清新安
每天早晨,德清新安鎮下舍村村民吳玉蓮會坐在家門口的小板凳上,熟練地把一大摞圍巾分成一條條,并疊成方塊,整齊地放進包裝袋里。“每包裝一條能掙4分錢,一天差不多賺50元。”
和她一樣,在德清新安鎮,近10000人依靠圍巾謀生活,幾乎占了全鎮人口的三分之一。
近年來,隨著市場細分,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。利潤空間壓縮、品牌意識不強等因素成為束縛新安圍巾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。圍墻之外,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、嵊州的圍巾產業發展后勁十足。
10月24日,新安圍巾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開園,一年一度的中國·德清新安第四屆“圍巾會市”拉開序幕。
在互聯網時代,新安圍巾電子商務產業園會給當地圍巾企業帶來哪些改變?新安圍巾產業在市場競爭中又該如何突圍?
義烏圍巾份額八成出自這里
兩間店面房陽光通透,房間里擺滿了會客用的桌椅、圍巾樣品、辦公工具。德清縣隆潤絲織廠負責人梁水華一邊輕輕擦拭著電腦屏幕,一邊笑著和進出辦公室的熟人打招呼。
10月24日,是梁水華搬進新安圍巾電子商務產業園的第一天。他的心情,就如同秋日里的陽光一樣暖洋洋。因為剛過去的半年里,圍巾每月的網上銷售量都能穩定在400單左右。
與之形成反差的是,今年企業承接的訂單同比去年大概減少20%。“往年,每年都要跑義烏小商品市場四五次,今年差不多去一兩次就夠了。”梁水華說。
在德清,不少圍巾企業有著和隆潤絲織廠類似的境遇,圍巾企業聚集的德清新安鎮尤其感受明顯。
作為鎮上的支柱產業,在鼎盛時期,新安圍巾遍布全國1300多家超市熱銷,占據義烏市場圍巾份額的80%,更成為中東、歐美、日韓等高端市場的“香餑餑”。經過10余年發展,新安鎮圍巾產業已初步形成了接單、采購、打樣、織造、打結、整理、送貨一體化的圍巾加工體系。2014年年產圍巾超過25億條,實現產值約20億元。
近年來,隨著用人成本增加、利潤空間縮減等因素,新安圍巾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,加之傳統的銷售模式很難滿足企業快步向前的節奏,這進一步制約了圍巾產業的發展。
在德清縣圍巾協會會長沈雪紅看來,新安圍巾主要以貼牌生產為主,并沒有自己的品牌,很多圍巾企業和加工商只是處于產業鏈的中端,市場競爭力不強,這也是導致圍巾銷量逐年遞減的一個主要原因。
“新安圍巾如何突圍”是擺在當地眾多企業面前的一道“應用題”。
三方合作搭建優質電商平臺
和德清新安一樣,在浙江,不少地方的輕紡、絲織產業曾遇到過發展瓶頸,各地也因地制宜,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。
紡織業發達的紹興柯橋,自2011年以來,依托中國輕紡城的產業集聚優勢,投資建設網上輕紡城,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全球尖端的紡織品行業電子商務B2B平臺。經過幾年培育,網上輕紡城逐漸形成一個產業鏈完整的網上輕紡市場。
在嵊州,政府鼓勵領帶企業延伸產業鏈,從單一的領帶銷售,到圍巾、家紡、絹絲等產品的多元化轉型。在此基礎上,支持和培育一批服裝和圍巾的自主品牌,堅持區域品牌建設和企業品牌有機結合,提升服裝產業的綜合競爭力。
為了幫助圍巾企業轉型,新安鎮下足了功夫。
去年,新安鎮開始謀劃“互聯網+圍巾”的發展新格局,一項大手筆便是,借助互聯網實現圍巾產業轉型升級,投資數億元興建新安圍巾電子商務產業園。新安鎮黨委宣傳委員陳磊介紹,園區占地30畝,一期工程可容納200多個商鋪。
不僅如此,新安鎮和德清縣圍巾商會、義烏勝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設計了統一的“新安圍巾”商標,并為其申報注冊地理商標。
不僅如此,新安鎮還計劃將新安圍巾市場打造成長三角一流的圍巾基地。“我們鼓勵圍巾企業走自主品牌之路,依托新安圍巾市場這個大平臺,提升圍巾的知名度,推動圍巾產業的發展,逐步打響德清新安圍巾品牌。”陳磊說。
歡迎轉載,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!
更多相關資訊: 機械設備網